★ 目录 ★
01 | 同比增长5%!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 |
02 | 支持中部加快崛起,海关总署出台16条重点措施 |
03 | 2024年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统计快报 |
04 | 年前大猪、标猪均或集中出栏 供需出现错配可能性不大 |
05 | 英国正急于在美国新总统就职前重启与中国的商业联系 |
06 | 20家境外水产企业获准输华,13国优质水产品打开中国市场 |
07 | 媒体:美国可能对中国船只征收新关税 |
08 | 中国海关总署:2024年中俄贸易额再创新高,达2448亿美元 |
09 | 中国成为越南鳗鱼主要出口收入来源 |
10 | 厄瓜多尔白虾巨头携手金福临打造白虾新篇章,中国办事处正式落地 |
11 | 供应宽松预期主导 2025年生猪价格中枢同比或有所下移 |
同比增长5%!2024年我国货物
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
今天(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我国外贸总量、增量、质量均实现增长。
据海关统计,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
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8年保持增长,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进口18.39万亿元,增长2.3%。
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新一轮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举措迅速出台,有力推动四季度外贸实现11.51万亿元的季度历史新高,增速较三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尤其是12月,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增速提升至6.8%,全年外贸圆满收官。
来源:央视新闻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0日
支持中部加快崛起,海关总署
出台16条重点措施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日,海关总署聚焦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等五个方面公布出台16条重点措施,支持新时代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具体来看,主要措施包括:优化铁路快通、过境班列集拼、集散监管模式,支持和保障鄂州花湖机场新开和加密国际定期货运航班,支持提升合肥国际陆港在国家集结中心规划层级,支持郑州国际陆港新址建设;支持中部地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促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探索将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推广至铁路口岸,支持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支持中部地区依托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打造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扩大“跨境一锁”“蔬菜直供”等监管试点;支持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与肯尼亚内罗毕肯雅塔国际机场签署卫生合作协议,推进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等。
此外,海关还在助力中部地区提升粮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方面,出台稳步推进中欧班列进口粮食指运地检验检疫改革试点;支持江西鹰潭深化开展“进口再生铜原料智慧监管”模式试点,增强煤炭、矿产品等资源保障能力;推进出口烟花爆竹“口岸-属地”监管作业联动等重点措施。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3日
2024年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
统计快报
总体情况
据海关统计,2024年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3,181.6亿美元,同比下降4.3%。其中,出口1,030.05亿美元,同比增长4.1%;进口2,151.55亿美元,同比下降7.9%;贸易逆差1,12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收窄16.7%。
12月当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87.3亿美元,同比下降4.6%。其中,出口105.4亿美元,同比增长12.1%;进口181.9亿美元,同比下降12.1%;贸易逆差76.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收窄32.3%。
重点出口农产品
水产品:累计出口数量417万吨,同比增长12.6%,出口金额2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3%。
粮食:累计出口数量226万吨,同比下降13.7%,出口金额14.3亿美元,同比下降18.9%。
重点进口农产品
肉类(包括杂碎):累计进口数量666.6万吨,同比下降9.7%,进口金额233.8亿美元,同比下降15.1%。
干鲜瓜果及坚果:累计进口数量801.1万吨,同比增长3.5%,进口金额191.7亿美元,同比增长8.6%。
粮食:累计进口数量15,752.6万吨,同比下降2.3%,进口金额690.2亿美元,同比下降15.6%。其中,大豆累计进口数量10,503.2万吨,同比增长6.5%,进口金额527.5亿美元,同比下降10.9%。
食用植物油:累计进口数量716.2万吨,同比下降26.8%,进口金额74.2亿美元,同比下降28.7%。
来源:海关总署统计快讯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3日 16点52分
年前大猪、标猪均或集中出栏
供需出现错配可能性不大
【导语】随着12月养殖端减重加速,推动生猪出栏均重加速下滑的同时,肥标猪价差走阔,但未来屠宰端即将分割增量,对低价小体重标猪有较高采购需求,上下游出现剪刀差可能性不大。且年前大猪、标猪均或集中出栏,供应端或保持稳步增量节奏,或导致猪价易跌难涨。
生猪交易均重同比转负,12月降速明显加快
进入1月,国内生猪交易均重延续下滑走势。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本周全国生猪交易均重环比继续下滑。全国生猪平均交易体重123.50公斤,环比下滑0.49%,同比下滑0.50%。
自12月初开始,养殖端开始常规减重操作,连续四周交易均重累计下滑1.88公斤,与2023年同期相比,降幅增加1.75公斤。2025年1月第一周开始,生猪交易均重首次实现同比由正转负,一方面得益于养殖端上个月的集中增量减重,一方面得益于屠宰端分割量上涨后对小体重低价猪源的增加采购。
上游减重、下游增收,收购与出栏均重差年前或保持正值
2024年12月过后,一方面养殖端为完成年度出栏计划而集中出栏,虽然存在出小留大的行为,但随着腌腊邻近对大体重生猪的消化,大猪存栏仍不断下滑;一方面下游宰量增幅超预期也为供应端增量提供了较强的承压点,养殖端均重减速明显加快。据卓创资讯调研数据显示,中部地区大型养殖企业月内全群生猪出栏均重由月初的118公斤,下滑至月末的115公斤,降幅2.54%。
而从卓创资讯对生猪收购均重与出栏均重体重差数据对比发现,1月9日生猪收购均重为123.21公斤,而养殖出栏均重为123.34公斤,两者差值由正转负。但年前随着养殖端减重加速,以及中部地区屠宰场进入备货期后对120-140公斤猪源加大采购,预计两者差值或保持正值,但考虑企业分割增量后更多优先选择低价小猪,两者剪刀差正值或有限。
肥标价差水平仍偏高,年前不排除大猪释放的可能
据卓创资讯监测,本周全国肥标猪价差均值环比下滑,本周均值为0.45元/斤,环比下滑5.90%,较2024年偏高0.32元/斤,较2023年偏高0.39元/斤。肥标差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养殖端提前减重导致标猪出栏增加,而消费旺季对标猪消化有限,从而导致标猪价格下行。一方面也是当下肥猪价格相对坚挺,中部部分地区仍保持0.3-0.4元/斤左右的肥标差。且据卓创资讯调研数据显示,12月中下旬部分二次育肥户逢低补栏,而这部分大猪货源并未完全出栏消化殆尽,年前不排除大猪集中释放的可能。
综上所述,养殖端减重行为仍会继续,而屠宰端分割增量后对低价标猪或仍有较高采购需求,两者出现剪刀差需求不匹配的可能性不大。而考虑减重叠加二次育肥补栏猪源的出栏,年前标猪和大猪或仍有集中释放的可能,供应充足或导致全国猪价易跌难涨。
来源:卓创农业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3日 14点02分
英国正急于在美国新总统就职前重启
与中国的商业联系
【在以保守党为代表的反对派以及其他反对发展对华关系的人士的攻击下,英国外交部和财政部成功捍卫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访华之行。由于英国近期经济数据疲软以及香港涉嫌侵犯人权,他们呼吁取消此次行程。】
与此同时,英国外交部主责印太事务的政务次官凯瑟琳·韦斯特拒绝了这些呼吁。她表示,鉴于英国“脆弱”的经济,英国需要在国家安全关切与对外贸易目标之间取得平衡。这位外交官特别支持英国商业在香港的发展,反对保守党将与香港的商业联系政治化的企图。
英镑兑美元汇率于上周三跌至九个月低点,债券市场随之崩溃,导致反对派进一步呼吁取消蕾切尔·里夫斯计划的中国之行。反对党要求在本地解决该国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英国国防部国防采购政务次官哈莉特·鲍德温特别指责财政大臣“跑去中国”,而不解释她计划如何帮助英国“低迷”的经济。财政部为蕾切尔·里夫斯的中国之行进行了辩护。财政部首席秘书达伦·琼斯告诉国会议员,他不会要求财政大臣放弃对中国的“重要”贸易访问。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研究员钱亚旭博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称,英国财政大臣的中国之行是中英关系的积极因素:
钱亚旭:目前英国寻求与中国的经济对话,实际上是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我认为促使英国出现这一转变存在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影响。从内因来看,当前英国经济增长几乎接近于零,2024年第三季度经济环比增长仅为0.1%。在此情况下,英国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合作伙伴和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推动与中国的合作。众所周知,中国不仅具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等众多领域也发展势头迅猛。同时,一直以来中英双边贸易持续发展,金融领域的合作更是惠及双方。里夫斯作为英国工党政府的财政大臣,本身就是科班出身,又长期在影子内阁担任财政相关工作,比较具有专业素养,因此她显然也是愿意与中国进一步就经济和金融问题进行高层对话。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预计于1月11日在北京会见蕾切尔·里夫斯,次日英国财政大臣将会见在上海运营的英国公司。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基拉·戈多瓦纽克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英国对与中国建立新商业桥梁的需求非常高:
戈多瓦纽克:工党的普遍立场是,英国非常需要中国投资,与中国的关系对英国经济至关重要。在英国外交大臣之后出访中国的是财政大臣,这并非巧合。英国迫切需要新的中国投资,需要恢复和加强经济和金融对话。英国希望恢复中英经贸联委会框架内的定期会议和其他商业联系。现在工党正急于在特朗普就职前解冻这些机制。一旦特朗普介入,他将对英国施加很大压力,阻止其与中国建立商业关系。伦敦显然正试图抢在特朗普之前,在他正式上任之前与中国达成协议。
专家钱亚旭则认为,中国发出的积极信号可以为英国的政策增添更多务实性:
钱亚旭:外因对英国的影响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美国层面,二是中国层面。目前特朗普尚未正式上任,但特朗普2.0政策的极强不确定性已经显现。我们可以看到,特朗普还没上台就扬言要对所有国家的商品加征10%~20%的关税,这种加征关税甚至由此引发贸易战的不确定性也会产生寒蝉效应,让美国所谓传统的盟友非常担心未来的经济发展,倾向于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中国不仅没有在与美国两届政府的经济博弈中被打垮,举国体制下的产业链供应链的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的先发优势也日益凸显,让全球国家看到了与中国合作的稳定性。从这一角度来看,一方面是美国在释放负面信号,另一方面是中国在释放积极信号,这就促使了美国所谓西方盟友的对外政策转向,更加趋于务实。
英国财政大臣上次访华是在2019年。当时是保守党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蕾切尔·里夫斯访华前不久,他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支持“对北京采取务实的态度”。他表示,应鼓励中国在英国生产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作为有利于两国的新型贸易关系的一部分。
中国是英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去年中国对该国的出口额达320亿英镑。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3日 15点02分
20家境外水产企业获准输华,
13国优质水产品打开中国市场
近日,海关总署更新了《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新增了来自13个国家的20家水产品企业的输华注册资格。这些企业自2023年12月30日起生产的符合中国要求的水产品被允许进入中国市场。这一举措不仅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进口水产品选择,也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以下是本次新增企业及相关信息:
新增企业分布详情
巴哈马:新增2家企业,注册编码为BCFN7001651042和BCFN-7001055-008。
法国:新增1家企业,注册编码为FR 76.351.115 CE。
印度尼西亚:新增4家企业,注册编码分别为CR 1220 - 02、CR 1161 - 16、CR 968 - 14和CR 1261 - 02。
伊朗:新增1家企业,注册编码为10005。
冰岛:新增1家企业,注册编码为A764。
挪威:新增1家企业,注册编码为M408。
阿曼:新增1家企业,注册编码为1777700。
秘鲁:新增1家企业,注册编码为P373-ILO-CNID。
乌干达:新增1家企业,注册编码为U06/21。
乌拉圭:新增1家企业,注册编码为236。
委内瑞拉:新增2家企业,注册编码为SPES-8321和SPES-1419。
越南:新增1家企业,注册编码为TS 1067。
瓦努阿图:新增3家企业,注册编码分别为2755、2757和2707。
此次新增注册不仅扩大了中国进口水产品的来源国,也为国内市场带来了更多优质水产品选择,如深海鱼类、虾类及其他高附加值水产品。特别是冰岛、挪威等国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严格的生产标准而闻名,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进口水产品的信心。
近年来,中国不断优化进口食品管理政策,加强与全球优质农渔产品生产企业的合作。本次注册名单更新,体现了中国市场对高品质水产品的强劲需求,也为国际食品企业提供了拓展市场的广阔平台。
未来,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优质食品需求的不断提升,更多国家和企业有望进入中国市场,为全球食品贸易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冻品攻略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3日 14点30分
媒体:美国可能对中国船只征收
新关税
路透社援引应美国工会要求开展的一项贸易调查报道称,即将离任的美国拜登政府可能会对中国船只征收新的关税或港口费,理由是认为其以不公平的方式主导国际贸易。
报道称:“这项调查……可能会为工会提出的对中国制造的船只征收关税或港口费铺平道路。……这一举措可能会在公众意见征询期结束后采取。”
据悉,此次调查是根据1974年《贸易法》开展,该法允许美国对涉嫌从事“不合法”或“不合理”行为以及涉嫌给美国贸易造成“负担”的其他国家实施制裁。就此次调查而言,美国认为中国在使“不公平的政策和做法来主导全球航运业”。
专家认为,美国造船业的恢复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耗费数百亿美元,仅靠征收关税是不够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表示,中方一贯要求美方切实尊重公平竞争原则,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立即停止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的正当权利。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3日 11点09分
中国海关总署:2024年中俄贸易额
再创新高,达2448亿美元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1月13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俄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448.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9%。
其中,2024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增长4.1%,总额为1154.992亿美元;俄罗斯商品进口总额与上年大体持平,为1293.204亿美元。
2023年,中俄贸易额增长26.3%,达到创纪录的2401.1亿美元。俄中两国元首此前设定了将贸易额翻一番的目标,从2018年的每年1000亿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2000亿美元,这一目标已在2023年11月实现。
俄罗斯总统普京2024年12月19日在莫斯科举行“年度盘点”活动,在谈及中俄贸易时,普京表示,2024年俄中贸易额预计约为2200亿至2400亿美元。普京称,相信俄中贸易额将继续增长。
早些时候,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指出,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深刻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经贸合作经受住了考验,凸显出稳定、坚韧的特质——贸易规模显著提升,贸易结构持续优化,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地方和企业合作展现活力,为双边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3日 11点09分
中国成为越南鳗鱼主要出口收入来源
近年来,越南的鳗鱼养殖与出口产业经历了快速增长,建立了涵盖养殖、育种、饲料制造、加工及出口的完整产业链。
越南鳗鱼年产量约为5-6万吨,其中大部分生产集中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包括同塔省、安江省、后江省、前江省和芹苴市。
鳗鱼养殖已成为越南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缓解了农村地区的贫困状况,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2023年越南鳗出口收入约170万美元,主要得益于美国和日本的需求。到2024年,中国成为其重要出口市场。
截至2024年10月,越南鳗鱼出口额达到298万美元,出口量约为670吨。
中国占据了其近一半的出口量,大约300吨,其次是日本(50吨)、美国(38吨)和韩国(33吨)。预计2024年出口收入将达到360万美元,是2023年的两倍。
中国作为全球水产品消费大国,对鳗鱼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越南出口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24年,中国以约300吨的进口量成为越南鳗鱼出口的最大市场,远超其他国家。
来源:冻品攻略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日 13点58分
厄瓜多尔白虾巨头携手金福临打造
白虾新篇章,中国办事处正式落地
厄瓜多尔白虾巨头携手金福临打造白虾新篇章,中国办事处正式落地!
2025年1月10日,厄瓜多尔全新白虾品牌Aquagold(金牌)在天津隆重举行品牌推介晚宴,标志着其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作为厄瓜多尔第三大养殖企业,Aquagold不仅整合了庞大的虾类生产资源,更在中国设立了驻华办事处,进一步彰显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雄心。
Aquagold品牌实力雄厚,深耕全产业链
Aquagold由四大虾农联合投资5200万美元,整合了9000公顷的虾场,并与厄瓜多尔第三大饲料公司Copacigulf深度合作,从源头保障了虾原料的稳定供应。其自有加工厂于2024年11月建成,覆盖从虾原料处理到高附加值成品生产的全流程,设计月处理量可达6804至9072吨虾原料(约1500-2000柜),目标在2025年实现年营收3亿至3.5亿美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虾类消费市场,中国是Aquagold布局的重中之重。此次Aquagold将中国办事处设立在天津金福临大厦,不仅为高效对接中国市场奠定基础,更显示了其服务中国消费者的决心。
独家代理签约,携手共创未来
推介晚宴上,Aquagold与天津金福临供应链正式签署全国独家代理协议。这一合作将依托金福临供应链强大的物流网络和深厚的行业资源,推动Aquagold虾类产品迅速覆盖全国市场。首柜盐冻大板产品已于12月成功进入中国市场,未来双方将以创新的贸易模式和新业态探索,进一步扩展贸易规模。
天津金福临供应链表示,将与津农供销、天食康谊、永盛成百货等多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全面提升Aquagold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Aquagold的高品质白虾产品将满足消费者对优质水产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将为国内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抢占市场先机,引领行业升级
随着Aquagold品牌的强势入局,高品质白虾产品的进入或将引发市场新一轮竞争,也将对国内养殖户和贸易商提出更高要求。面对这一行业变局,如何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经营策略,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Aquagold与金福临供应链的合作,不仅是一次品牌与资源的深度融合,更是白虾市场格局重塑的重要一步。在国际和国内双重背景下,Aquagold将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推动行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Aquagold中国办事处的设立,将为其中国业务提供更高效、更贴近市场的支持,携手金福临,共同打造白虾行业的新标杆。
来源:冻品攻略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1日 13点58分
供应宽松预期主导 2025年生猪价格
中枢同比或有所下移
春节前通常是猪肉消费的季节性需求旺季,节日备货、腌腊等需求集中开启,然而近期生猪市场却是“旺季不旺”,价格不仅不涨,反而创下阶段性新低。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猪肉腌腊需求支撑力度不足,且养殖端加速出栏,造成市场供应充裕,导致生猪价格在传统消费旺季不涨反跌。根据能繁母猪对应10个月后的生猪供应规律,未来生猪出栏量或呈逐渐增加态势,而需求端或难有明显改善,2025年生猪价格中枢或较2024年有所下移,全年有望维持区间震荡。
市场旺季不旺
通常来说,立冬时节到来之后,部分地区便逐渐开始腌制腊肉。此后,随着春节备货对猪肉消费的拉动,春节前生猪价格会呈现持续反弹态势。然而,目前来看,近期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同。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旬度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下旬,全国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5.7元/公斤,创下当年5月中旬以来新低,较同年10月下旬的17.4元/公斤累计下跌9.78%。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邹莹吉表示,近期气温下降缓慢,猪肉腌腊启动时间有所延迟,需求整体支撑力度不足,且当前屠宰企业经营情况不佳,对高价生猪的接货能力较弱。此外,年末养殖企业多有加速出栏动作,同时中小散户在需求旺季有加速出栏的行为,市场供应充裕,导致生猪价格在传统旺季出现不涨反跌的现象。
实际上,本轮生猪价格下跌始于2024年8月下旬。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8月中旬生猪(外三元)价格达到阶段高点20.9元/公斤。此后,生猪价格便呈现单边震荡下跌态势。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农产品高级分析师吴冰心表示,2024年8月以来,生猪出栏量逐渐恢复,市场供应增加,且当年上半年二次育肥压栏等投机行为引发了累库,而终端猪肉消费需求表现平平,因此生猪价格进入震荡偏弱区间。
“2024年8月以后,生猪价格由涨转跌的驱动主要在于,2023年四季度养殖端加快母猪配种,对应着2024年2月后新生仔猪数持续回升,以及2024年8月后生猪供给的持续增加。”格林大华期货研究院饲料养殖研究员张晓君表示,通常来说,母猪从配种到产仔一般在114天左右,而仔猪从出生到出栏大概需要6-7个月时间。
华龙期货研究员张正卯认为,猪肉终端消费走弱以及替代品价格下跌,拖累了近段时间生猪市场的需求,预计2025年这一情况难有明显改善,或以季节性波动为主。此外,未来生猪市场需求的季节性趋势将趋于弱化,“旺季不旺”或会成为常态。
供应偏宽松
目前来看,2025年生猪市场供应宽松预期已成为业内共识。
“当前猪肉需求正处于腌腊和春节备货需求之间的低点阶段,而由于生猪养殖端不看好春节后的市场行情,春节前有加速出栏动作,因此当下生猪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邹莹吉表示,据卓创资讯监测,2024年3月到8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呈增加态势,根据能繁母猪对应10个月后的生猪供应规律,未来半年生猪出栏量或呈逐渐增加态势,而需求端或按照季节性规律运行,未来半年或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态势。
张正卯表示,2024年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上升,改变了此前延续16个月的下行趋势,此后规模化养殖企业扩张,能繁母猪数量持续增加,因此2025年生猪市场供应将维持在相对高位。
“2024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产效率同步提升,意味着2025年生猪产能将进入持续增加的兑现阶段。”张晓君表示,从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来看,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母猪存栏量自2024年5月开始逐月环比递增至2024年11月末,理论上对应的是2025年3月-9月生猪出栏量的环比递增走势。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80万头,环比增长0.2%,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4.6%,已接近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线。此外,从生产效率来看,PSY(即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持续提升,对应着2024年生猪整体养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24年,生猪自繁自养及仔猪育肥盈利水平均出现上涨态势。卓创资讯监测的数据显示,2024年仔猪育肥盈利为397.25元/头,同比增加578.85元/头;自繁自养盈利为347.41元/头,同比增加403.21元/头。“2024年,在生猪价格同比上涨、养殖成本下降的影响下,养殖企业盈利情况呈现向好发展态势。”邹莹吉说。
“2025年生猪市场或面临新一轮的出栏扩张。”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发展部研究员魏鑫认为,根据仔猪及其对应的生猪出栏预期来看,受供给侧持续恢复的影响,生猪市场供给增长趋势大概率会持续至春节后。预计2025年全年生猪出栏压力可能强于过往4年,处于近年来最高水平。
维持区间震荡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生猪价格中枢或较2024年有所下移。
“2024年高利润窗口期过后,2025年生猪养殖行业或面临利润回归后的低利润阶段。”魏鑫表示,2025年,生猪市场或面临成本侧与供给侧的双重压力,受供给侧持续恢复的影响,生猪现货价格存在向养殖成本回归的驱动,全年将呈现低利润特征。
张正卯表示,2025年,生猪行业利润将进入收缩期,预计饲料原料价格将维持低位波动,在偏低成本支撑下,全年行业有望维持微利状态。
展望2025年,魏鑫认为,生猪市场行情波动区间或趋于收敛,现货价格大部分时间将在13元-15元/公斤的区间波动,整体价格中枢较2024年将有所下移。
吴冰心认为,2025年,生猪价格大概率维持震荡偏弱走势,但不乏阶段性反弹机会,需关注价格超跌后产业投机抄底、生猪疫病等情况,但若无较大意外出现,生猪价格运行仍更可能遵循市场对基本面的判断,难以出现大涨。
在张正卯看来,2025年,生猪市场供应端全年维持递增状态将主导价格走势。春节前是猪肉消费的季节性需求旺季,节日备货、腌腊集中开启,但此时也是养殖端集中出栏的时期,在供需格局双旺下,生猪价格有望止跌回暖,但反弹空间或有限。春节后,年前部分库存压力可能被动转移到年后释放,叠加消费处于淡季,生猪价格或会持续走弱,一季度后期或回落至年内低点。二季度,生猪价格有望自低位逐步回暖,但由于供给充足,重心抬升后将维持震荡偏弱运行,期间压栏、二次育肥等投机需求可能影响运行节奏和市场情绪,或会有阶段性上涨行情出现。三季度,生猪价格有望迎来全年高点。“总体来看,2025年生猪市场实际供给预期宽松,且需求难有明显改善,生猪价格主要以季节性波动为主,运行重心或较2024年有所下移,全年有望维持区间震荡。”张正卯说。
邹莹吉认为,2025年生猪价格同比将出现下滑,全年价格波动不会太大。不过,综合考虑能繁母猪、新生仔猪变化率以及需求季节性走势等因素,二季度生猪价格或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1日 09点09分
JIEJIA' NEWS
微信号|cccbn888
网站|news.cccbn.com